资源导航

【赵知易】如何识别人才【高清】

3298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16-05-25 17:08:06

243 M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赵知易】如何识别人才【高清】

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系列
 
 
如何识别人才
讲师:赵知易
 了解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 了解“英”和“雄”各自指代的人才类型;
 了解人才的五个层次;
 学会如何慧眼识别人才以及利用人才的不同特质。
LTC050304-如何识别人才
类别:人力资源类    学时:1    学分:1
讲师介绍(赵知易)                                               
赵知易——易学家、阴阳易术家、企业发展顾问、太易中国易学研究学院执行院长 中国首部大型文化创意动画片《周易》编剧策划顾问 自幼酷嗜易学,经多年苦心参求,明悟宇宙阴阳之道、深晓万物象数之理,博采众长,会通百家。承往而不泥古,开来而不媚俗。
以当代学术立宗,一扫易学命理学界神秘玄虚的迷雾,一归其平实简易的本来面目,悟创了全新的易学思维;将天地自然、社会人文变化法则融于生命时空之中,朴实无华,实事求是,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法外无法的原则,使生命时空学奠定在阴阳辩证的哲理与经验实证的科学基础之上。在易学界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可谓当代中国还原易学真实面目的第一人,太易思维理论的创始者。 2001年设坛施教,桃李满九州。自2005年始在北大、清华举办的企业家培训班授课以来,受到广大企业家的热爱与认可,并被聘请为易学教授。学术特点承古而不拘泥,与时俱进,理论与现场实战相结合,使易学文化真正融人到企业家的修身、齐家、治业中。并为多家企业聘为发展顾问,为企业发展、人才选拔、项目策划等做出贡献。
课程目标                                                          
 了解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 了解“英”和“雄”各自指代的人才类型;
 了解人才的五个层次;
 学会如何慧眼识别人才以及利用人才的不同特质。
课程大纲                                                          
1.人才的特质分析;
2.如何识别兼德之人;
3.如何识别兼才之人;
4.如何识别偏才之人;
5.如何识别依似之人;
6.如何识别间杂之人。
目标学员                                                          
企业领导者、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总监。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 了解“英”和“雄”各自指代的人才类型;
● 了解人才的五个层次;
● 学会如何慧眼识别人才以及利用人才的不同特质。
 
 
如何识别人才
一、人才的特质分析
发现人才需要依靠一双能够识别人才的敏锐眼睛。纵观古今,有很多能够辨识人才的人。
 
【案例】
曾国藩慧眼识人
《冰鉴》的作者曾国藩是一个能够慧眼识人的人。当时有三个人才送到曾国藩面前,曾国藩发现:第一个人眼睛不敢直视他,低垂着头,似乎有些愧疚之心;第二个人既不直视他,也不低着头,而是四下张望;第三个人用一种很平静的直视的眼光与他对视。
曾国藩认为,三个人的不同举止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内心。第一个人见了上级有敬畏之心,胆小怕事,让他管理后勤的仓库。第二个人面对上级不但不能直视,而且东张西望,说明其内心混乱,做事不专一,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不可委以重任。第三个人面对上级的视线时,目光坦坦荡荡,不亢不卑,表明他内心无私,可以重用。第三个人就是后来的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
 
一个优秀的人才一定会具备某些优秀的素质,素质是天长日久养成的一种习惯。如何发现、利用人才,是值得当今企业深思的问题。
1.培养真正的人才
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吸纳专业型人才,而非全面的人才。
一般而言,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打破固有思想
通过考试、用标准答案考察人才,靠文凭换取工作的运作方式是很难选拔出真正人才的。考试只是对一段时间内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察,并不等同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不能用同一种方法考察不同的人。真正有创造性的人才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打破固有传统,想出解决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就证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观点。
  智慧没有答案
真正的智慧是永远都没有答案的。中国的禅宗往往被称为“智慧之学”,它是一种法门,一种智慧的方法,却永远不会给求教者一个标准答案。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度会逐渐变化,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在不停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样一件事情,环境变了、条件变了,人的观点就会发生改变。人所学的都是在当下对一个问题的解释和答案,但不是恒久的答案。
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
“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上下四方谓之“六合”,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指六合之内的事物,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其中一个侧面,因此必然不会得出同一个答案,“议而不论”是指每个人可以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互相借鉴对方好的一方面。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对于目前人的知识范围外存在的事物,每个人的层次不一样、见地不一样,对事物的认知都停留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所以让其存在,而不讨论。
  独特的思维方式
真正的人才,总是特立独行的,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独特思维方式。只有不墨守陈规、不受旧规则的束缚、不走寻常路的人,才会有突破性、发展性、创造性。
2.“英”、“雄”之分
很多人喜欢说“英雄”二字,认为某某是一个英雄。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英”和“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定义,不能进行混淆。
“夫草之精秀谓之英,兽之特群谓之雄”是战国时期内“圣外王之道”的说法,内圣即是“英”,外王即是“雄”。人不仅要外表孔武有力,还要有内涵、有智慧、有方法,内外兼修才是英雄。
“将帅之才能兼具英才与雄才”,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宁可不“雄”,也要做到“英”,也就是宁可没有强大的外力,也要有内在的谋略和章法。
一般说来,真正的英雄可以分为“英才”和“雄才”。
  英才
“若聪能谋始”。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指英才能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谋划布局一件大事,而且能够见缝插针,在事情没有到来以前就发现其征兆,寻求行动的机会。《周易》中曾指出,“天地万物皆有征兆”,任何事情在发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而征兆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发现,从而把握时机,做出一番事业。“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似乎神乎其神,实际上诸葛亮在“借东风”以前已经掌握了相关信息。
英才能够抓住各种机会进行谋划,但却往往不是能力者。他们能够出谋划策,充当军师和参谋的角色,却相对缺乏冲锋陷阵的能力。
以往的英才更多的是形容“文臣”。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英才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纸上谈兵。“赵括纸上谈兵”是古时候的典故。在没有真正进入战场的时候,赵括可谓对军事理论了如指掌、夸夸其谈,当真正要去前线指挥千军万马的时候,他却力不从心,大败而归。究其原因,他所了解的知识都是死的,没有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这种类型的人就是典型的“聪能谋始,明不见机”,即不能真正的见机而作,只能关起门来高谈阔论,全然没有亲自执行的能力。
勇力不足。这种类型的人可能很聪明、很有谋略,也能发现很多问题,但由于性格懦弱或者碍于某些原因,往往不愿开口说出观点,即使发现问题也不会言明。通常勇力不足的人,没有胆量去做、没有胆量去说,只能在常规的范畴里做事,很难应付突发情况和变化。
智谋胆略皆备。“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这类人不仅能够出谋划策,而且能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操作,更有胆量进行决断。他们往往能够把握住每一次机遇,经过努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只有智谋胆略皆备的人,才是真正的英才。纸上谈兵者和勇力不足者都不完全具备英才的特质,属于英才中有缺点和缺陷的两种人。
  雄才
“胆力者雄之分也”,是指雄才一般都有胆量、有力量。
“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这种人虽然没有英才的智慧,但是往往力量和胆量过人,只是空有蛮力却没有胆量的人也只能做一个出卖力气的人,只有兼具气力和胆量,才能称之为“雄才”。
“智不能断事”,在现代汉语中,是指雄才的智慧上比英才缺乏,但是遇到任何危险都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实际上雄才就是带领士气的强劲之人、雄悍之人。
以往的武将一般都是雄才。如今的雄才,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以力行事。这种人一般孔武有力,但是怯懦胆小,勇不能行,在行动中往往缺乏胆量,空有一身蛮力。
可做先锋。这类人是可以做先锋人选的勇士,不仅有一身力气,同时具备足够的勇气,虽然不足以断大事,但却可以冲锋陷阵、一骑当先。在生产型企业里往往更需要有这种人,能够带动员工士气,做到一呼百应。
智勇双全。他们技能过人,智能断事,勇能行之,智谋与胆识兼备,是真正能成为将帅的雄才。很多有名的将帅都被称为英雄,实际上就是英才和雄才的组合体。
 
 要点提示
英雄中的“英”指代:
① 纸上谈兵;
② 勇力不足;
③ 智谋胆略皆备。
英雄中的“雄”指代:
① 以力行事;
② 可做先锋;
③ 智勇双全。
 
3.“英”、“雄”结合才是真英雄
“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对于“英雄”而言,“英”和“雄”各有所指,真正能够成就大事者,一定是英才和雄才的结合体,并且往往就是以英才为主,雄才为辅。
  英雄难得
自古以来可谓“浪花淘尽英雄”,仅具有英才和雄才特质的人相对较多,而真正的英雄却屈指可数。
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最大的郭子仪可以算得上是真英雄,他在居功至伟后却不自傲,功高盖主而能全身而退,结合了英才与雄才的典型特质。
  “英”、“雄”权衡
企业在利用人才的时候,是选择英才,还是雄才,究竟应该重英才、轻雄才,还是重雄才、轻英才,实际上没有特定的偏重性,而是取决于将他们安排的位置。
英才的职责。要想把企业做强大,一定不能缺少规划,策划规划是英才之事,企业需要有一个做参谋的团队进行市场分析、战略定位等工作,英才能够发挥所具有的奇思妙想提供一个合适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雄才的职责。工作项目的具体操作落实则是雄才之事。真正投入落实、到市场开始执行的时候,要以雄才为主,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英才已经给出的方法或实行方案执行。
在企业中,只有英才和雄相互配合,才会使一个项目做得完美。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一定要能够利用好周围所有可用的人才和资源,及时发现自己优势,以此影响周围的人,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人才应具备的特质;
● 了解“英”和“雄”各自指代的人才类型;
● 了解人才的五个层次;
● 学会如何慧眼识别人才以及利用人才的不同特质。
 
二、如何识别兼德之人
纵观古今,历来强调“德”的重要性。人们普遍认为无德之人不可用,过去认为“德性纯粹,气宇深宏”,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人。
1.德行不是鉴别人的唯一标准
在当今社会,人的德行固然重要,但却不是最最重要的。由于社会竞争力和目前市场的残酷性,以高标准的德行要求招募人才,往往效果不会很理想。
当人不能真正解决自己最根本的温饱问题时,德行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案例】
顶峰后的转折
中国的“打工皇帝”唐骏拥有一年10亿的薪酬,曾作为微软中国区的总裁,当他已经到达顶峰,所赚的薪酬就不是他最大的追求了,他认为微软的环境和微软所在的位置对他来说已经到了瓶颈,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潜力也已经不是太大,所以跳槽到盛大,又到了新华都,现在在做猎头公司和人力资源。
 
“只要你花钱,没有挖不动的人”,对于缺钱且想挣钱的人来说,这句话的确没错;但一个在原有岗位付诸多年的思想和心血的人,会把目前的事业当成人生的一部分,从中收获的乐趣要远远大于收入,即使花再多的钱,也未必挖得动。在这种情况下,“以德选人”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对于一些尚未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人,也显得太过勉强。
2.德行是有条件的
能够使一个人积极工作、积极创造的第一原动力,必然是生活环境和所需要的环境,因此,人首先要追求的是完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满足所需的条件。
当一个人不能完善和满足自我的时候,通常是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的。德必须是在达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才会出现。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满足,德行也就会成为无稽之谈。
因此,讲究德行,一定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在没有达到条件以前,任何人都很难做到施舍、舍得。
3.兼德之人的本质
中国人习惯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一个人。在《论语》中曾提到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尽其力,事君能尽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清楚地说明了真正兼德人才的本质。
  坚守信念
真正的人才一定要有抱负心、使命感、责任感,不会因为外在的利益和诱惑改变自己的追求,不会被喜好之物改变心智,即不会色令智昏。如今在企业中,不提倡为一件事丢掉自己的生命,而是倡导能够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有碍前进的事物都抛之脑后,不给自己找借口,勇敢地面对困难、完成使命。
  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信誉和诚信,不能言而无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人们之所以要受教育,就是要学习在生活中做到“仁、义、礼、智、信”,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仍然能够做到事父母尽其力、事君尽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人,能够达到“仁、义、礼、智、信”的境地,也就等同于受过教育,即是真正的兼德之人。
 
【案例】
信,乃成功之本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发迹初期,偶然遇见一个孤儿,名叫陈世龙。这个人很聪明,天天出没于赌场,以赌博为生,但是从来不失信于人。
胡雪岩聘用陈世龙当伙计,条件是他要保证从今以后不再赌博。胡雪岩给陈世龙五十两银子,要他去做一些事。陈世龙拿到银子后,习惯性地跑到赌场里,但却只是看人赌,手里的银子就是不肯拿出来,最后又带着五十两银子从赌场出来。
陈世龙言而有信,后来为胡雪岩器重,成为其左膀右臂。
 
身为一个流浪汉、赌徒,竟然能够受到富甲一方的人器重和青睐,充分证明了“虽曰未学”的观点,能做到重诺言、讲诚信,就可“谓之学矣”,也是兼德之人。
 
 要点提示
兼德之人的本质是:
① 坚守信念;
② 言而有信。
 
4.遵守德行原则
德行在一些特殊场合很重要,非关注不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小毛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能改掉坏习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
 
【案例】
孝庄太后劝降洪承畴
明朝后期,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取胜,与洪承畴脱离不了关系。洪承畴在兵败以后被俘虏,皇太极想让洪承畴投诚,一旦他投诚的话,那么清兵进关就会省很大力气,甚至还能把很多明朝官员的心理防战击垮。但是接连几天,洪承畴都绝食对抗,不肯投降。
孝庄皇太后知道此事后,走到关押洪承畴的房间外观察,发现了一个细节:当房顶一块灰尘落在他官袍上的时候,他轻轻地掸掸官袍,将灰尘掸掉。孝庄皇太后认为,若真心绝食求死,自然将一切置之度外,而他却还要掸掉衣服上的尘土,说明绝食抗议只是一种形式,他很爱惜自己的生命。于是当晚亲自到洪承畴房间劝降,洪承畴投降并引清兵入关。
 
洪承畴是一个人才,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不能固守自己的原则,最终失节。因此,在发掘人才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位置用人才的时候,关键要了解他的本性和本真。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调查清楚就重用,后果不堪设想。想要了解一个人,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观察,发现对方的特长和内在相对隐蔽的特性。德行的重要程度要分情况而论,当一个人发迹、得势的时候,一定要看他的德;当一个人困苦贫乏的时候,应该先让其先满足温饱的问题,再考虑德行不迟。
 
三、如何识别兼才之人
兼才,简而言之就是身有一技之长的人。
兼德完美的理想型人是罕见的,他们不仅具备某个专业,同时具备“仁、义、礼、智、信”中的部分特质,因此可以作为栋梁之才和济世之才。
与兼德相比,兼才更具备现实性。在现实中,兼德之人屈指可数,而兼才的人比比皆是,很多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兼才之人。
 
四、如何识别偏才之人
偏才,“九征”得其一二,但很纯粹。
现实生活中,能有大成就者往往是兼才之人,而某一方面、某项能力特别突出的则是偏才之人。比如,一些工程师,也许对社会的了解很浅显,也缺少一些仁义之心,但能够钻研技术,能够对某一项事物加以深入研究并使之发展,也可以称为偏性人才。
偏才之人以才闻名,小以德闻名,可称为“小雅之才”,胸襟气度相对有限。他们很多行为和言谈举止都异于常人,让人觉得很难理解。偏才之人往往比较固执,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特征。
五、如何识别依似之人
依似就是有一种相似,实际上是似是而非,似能非能,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
依似之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夸夸其谈的人和满口新名词的人等都有依似性。
仅仅从表面来看,很难分辨得出依似之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才可看出是否有内在的真才实学。
关于依似之人的识别,历史上有两个有名的案例:一是挥泪斩马谡,一是长平之战。从外表来看,马谡和赵括都是人才。马谡给诸葛亮当了多年参谋,正是因为诸葛亮将其看做人才,但是马谡却没有真正实际操练能力;长平之战的赵括亦是如此,虽然很聪慧、很有计谋,却只有纸上谈兵的能力,所以两个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对于看上去似是而非的人,一定要究其本质,再看是否能够重用。
六、如何识别间杂之人
间杂之人,是指心无定性,随风而倒。
“君子之德像风,小人随风而倒,无恒守之气”。间杂之人基本上反复无常,左右摇摆,胸无定见,动如风中之草,没有恒常的情操,更没有基本的信义,排不进人才的行列。
 
社会上其实并不缺乏人才,很多成功人士都不是天生的人才,而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例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最终成为了石油大王。
人才虽多,很多管理者却觉得无从发现,究其原因,是对于智者往往会用好恶之心辨识,或者用文凭衡量,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文凭只是一个凭据,人才也应该在培养智商和情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逆商,即应对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被人重用的人才。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