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导航

【袁济喜】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

925次浏览

需要9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16-09-11 10:29:07

1.80 G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袁济喜】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

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
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著有《六朝美学》、《中国古代文论精神》、《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等,主撰《六朝清音》。
 
先秦是中国文化的发端
先秦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诗骚传统
孔子的文论特点:仁学和礼乐结合起来,以教育学生,其文学批改也是从教育出发的。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特别重视礼乐教育)
忧道意识和人格精神——他具体的文学思想和中庸的文学批评标准都是从忧道意识和人格精神来展开的。
 
一,忧道意识与人格精神
孔子——宋、鲁(周文化保存好)
忧道(社会政治+),指殷周以来的礼乐文化系统的忧患,传统的政治制度和礼乐系统,宗法的世卿世禄制度随着士阶层的兴起而变得岌岌可危。当时对礼乐的态度:改造重建(儒)or全盘否定(法)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自强——孝悌——修齐治平——道不远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文学批评与人格修养的关系。孔子的文学批评与其道德人格建设的关系:直接把人格精神、审美修养、文学批评相贯通。——知、好、乐
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呢?孔子认为除了社会实践以外,教育是重要的手段:《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乐所以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道德的最高层次是自由与道德,“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孔子最高人生理想境界:子路、曾晳、冉有、公路华侍坐,“咏而归”“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审美境界。
 
二、论“兴观群怨”与提倡中和之美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陶冶性情、教育、认识的作用——立身行事、为社会服务——说明孔子的艺术观与其礼乐教化观。
兴——感发志意(朱熹,南宋)
兴:引比连类(孔安国,西汉)
个体的情感的活动,产生审美的联想,举一反三达到欣赏艺术品。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