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导航

【被讨厌的勇气】找到幸福的秘密

961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21-06-16 08:31:42

526 M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找到幸福的秘密——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找到幸福的秘密

第一部分:谁是阿德勒?什么是《被讨厌的勇气》?
我为什么迷恋上阿德勒?
人都追求三样东西,大家说说是什么?
进步,幸福,自由。
在我最困惑和低落的时候,唯有书籍可以解救。这本书的题目看起来好像是鼓励大家去活得更有勇气这么简单。但是简单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如何吸收,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反复阅读,融会贯通,真正去践行,才是最重要的。作者模仿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对话辩论得真知的方式。
我多次推荐过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也有很多阿德勒的身影。
我在早期创业的时候会遇到了问题。我在谈恋爱的时候总是遇到问题。而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无法解决我的苦恼。我的原生家庭造成了我的毛病。妈妈急性子所以我性子急,家里长女,所以我有公主病,所以爱情里面没有安全感,人际关系不考虑他人吗?不对啊?美国男朋友还没有正式确立关系就把我甩掉,德国男友和法国男友都是我三番五次要分手,把人家伤透了心分手了,之后自己要死要活。这里面的原因在哪里?后来觉得遇到真爱东东先生,依然要死要活,原因在哪里?唯有读书能给我答案。
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把一个不成形的泥巴人儿,塑造成今天的我,自己觉得还比较满意。但是这个工程仍然在继续。希望大家也对自己有一种人生就是自我塑造的使命感。捏泥巴,好好玩。
谁是阿德勒?
阿德勒、弗罗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被后世称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启发之父。
阿德勒1870年生于维也纳,父母皆为犹太人。其父为犹太商人,六个兄弟中他排行第二。从小因患脊柱症(rachitis) 而身体羸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三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两次被车撞的经验,使他十分畏惧死亡。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
1902年因读了弗罗伊德「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跟佛洛依德共事合作,后来因「恋母情结」学说上的意见与弗罗伊德冲突,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现在很多西方精英看来,弗罗伊德不是心理学家,简直就是厉害的小说家啊。
《被讨厌的勇气》
大家来认识一下1米55的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因为个子矮很苦恼。可是当他换一个角度,个子矮,也是优势,和人打交道的似乎更加有亲和力,而且根本没有人会在意嘲笑你的身高,最在意的人,是你自己而已。他找到了幸福的秘密。
这本书用哲学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深入浅出,解答了我的很多疑问。当有人跟你说,你读完这本书就可以马上改变获得幸福,你也许不会相信?
为什么读这本书? 你可以马上获得幸福。
第二部分: 即刻获得幸福的秘密
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通过几个故事,我把逻辑跟大家理顺。从头捋起。
世界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的改变也许会带来世界的改变,也许不会,但是我们应该懂得世界是主观的。
提个问题哦,同一口井,当你夏天舀水喝一口会觉得很冰,但是寒冷的冬天摸一下也会觉得温热的。这是为什么?
水的温度没有改变,我们看到的世界发生了改变。常年保持恒温18度。
所以,1) 至少,我们感受到的世界是主观的。
我的情绪是他人引起的还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
案例1:暴跳如雷,正在批评孩子的妈妈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马上改变口吻和态度,结束电话,又恢复暴跳如雷的态度。
案例2:来自于《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当在他协调学校里的调皮孩子受伤的时候,态度因为孩子的初衷而截然不同。当他认为这个孩子很调皮是故意在劝架过程中伤害他的时候,他作为成人,都会感到很生气。但是另外一个孩子,他认为他是不小心打到自己的,心里一点儿也不责怪他。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1)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诠释发生的事情。
2)愤怒也是被捏造的!!!你只是为了达到让对方重视的目的,而展现出来愤怒的情绪。如果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达到目的,就可以选择不愤怒。
决定论:自己选择!自己做主的人生!谁不想要?
你主观告诉自己,自己可以获得幸福。自己可以改变情绪。
1)所有的问题,都是心和做人的问题。去年十月阅读的一本书,现在重新读一遍,依然觉得读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做一个更好的人,不仅仅是变得更优秀,而是回归初心,善待自己和他人。而这一切从语言开始。不做情绪的奴隶,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确认他人语言之下的需求。
一切,都是需求。爱与关注的需求,被认可的需求,而这些往往会被我们用暴力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你一点也不关心我。你不爱我。但是这背后其实你需要得到关注。如果用具体的需求表达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情绪,跟他人的行为没有关系。而跟我们的态度有关系。比如一个人迟到了。如果我们很看重时间观念而且等了很久,这时候我们会生气;如果正好我们对于会议的内容不熟悉,正在完善材料,这时候我们会感到庆幸。可见,一切都是需求。一定要用心聆听自己,听自己的心声。不自责,也不评判他人。
2)越南战争期间,6位和尚下山去化缘。但是当他们经过一片刚被包围的地区的时候,才看到前方一列列的美国大兵。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很害怕,但是这几位和尚仿佛世界不存在任何纷争,平静且安静地往前走。这时候美国大兵们好像被一种神奇的佛教力量被震撼到了,他们自己都想放下武器,结束战争。
3)他人即地狱的小故事:日本武士去找日本高僧求道,地狱与极乐世界的区别。刚一出口,禅师大声喝道:粗鄙之辈,何足论道?”日本武士顿时觉得受到侮辱,帅气地噌亮出宝剑,正要下手,禅师答道:彼为地狱。还好武士非常聪明,马上意会,收起剑,称赞禅师道义超脱。禅师轻声说彼为极乐世界。”
4)他人即地狱的涞源:
小说《禁闭》(Huis Clos, "No Exit")之中,萨特描写3个人(的魂灵)坠入地狱。
萨特谁谁: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萨特和波伏娃来过中国哦。
在《间隔》中,姑且称为abc。 a,埃斯泰, 加尔森,b,, 伊奈斯c: a狂热地追求b,但b说,只要c看得见,他就没法爱她;而c要和a搞同志关系,b成为一大障碍。他们就是这样互相追逐,永无宁日,欲逃无路,欲死不成。l'enfer, c'est les autres。
他人即地狱,这地狱至少有三重门:1、自己心中的别人;2、自己心中的别人眼中的自己;3、自己心中的自己。其实这都是虚幻,也许可以这样说:此心即地狱。佛教所谓解脱,其实不是空”,而是,明心见性”,苏格拉底所谓认识你自己”,这就是一个人走向智慧的开始。
所以,
1) 我们可以主观地告诉自己,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即刻获得幸福。
2)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我们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3)阿德勒所说,不是世界如何”,而是我如何看待世界”。
4)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可以控制情绪的那一刹那,没有刹住车,怎么办?冥想。冥想可以让我们觉察当下,感知情绪。这个话题需要另外一个专门的课堂来拆解细分。那么我们继续今天的逻辑。
世界是主观的,我, 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幸福感的。那么,怎么做?
不用阅读西方哲学心理学,鲁迅先生说:敢以真面目示人,这便有禅心和定力。
阿德勒说,你在人生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不幸的境地,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你的当前的行为来自你当前的目的”,满足自己的当前的需求”,而不是来自过去的事件。
善:有好处。
恶:无好处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你自己用双手创造人生和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部分,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
1) 人际关系
提问,大家的烦恼都来自哪里?
认识到人生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在叔本华的《哲学的故事》,他这样写道: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与人交往,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谁要是在早年就能适应独处,并且喜欢独处,那他就获得了一个金矿。
人际关系:工作,爱情,家人。
如果宇宙之中,只有你一个人,你还会有这么多烦恼吗?也许你会说孤独,但是孤独也是有了他人的存在才会产生的感觉。
3)课题分离
当我们遇到烦恼,应该综合上面几点意识到,这些烦恼来自人际关系,而我们应该学会课题分离”,即如果是我们的问题,我主动改变,但是如果是别人的课题,那么我就不强求。因为我无法改变他人,而且当我想要改变他人而无果的时候,就会产生烦恼。而课题属于谁,主要根据如果未做出改变结果由谁承担来决定。所以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而且需要避免回报式思维。即我为他人做出了什么贡献,希望得到反馈或者回报。
所有人际关系的成立都是以分别”为前提,如果是这样,我们能做的事情也许就只有一件。在所有的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朝着最佳分别”努力。
4)关注他人,找到共同体感觉”。贡献的人生。大家可以对比马斯洛的需求。
自己对于家人和爱人,朋友的关注是不是少于对于自己的关注?一旦过度关注自己的成长,忽视身边的人,就会更容易进入评判和对比的怪圈。
我们要找到SOMETHING HIGHER THAN YOURSELF. :)
5)爱情:
爱情或者婚姻,可以说是人类对于另一半最真诚的奉献,爱情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说爱情中的默契,身体上的亲密,或者说下一代同心协力的养育,我们能够观察到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最需要的就是合作。所以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合作。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可以让你觉得自己充满价值感,并且还像一个好朋友,婚姻之所以破裂也是因为夫妻双方没有尽力维护婚姻关系,他们并不是想要通过努力获得美好的婚姻生活,而是一心想要索取。
6)正面管教的很多理论来自阿德勒心理学哦。
第四部分:人生的秘密: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不存在过去和未来。
跳舞,本身就是目的。如果把人生当作登山,登山的过程就是目的,而不是到达山顶。旅行就是人生目的,而不是到达某个目的地。亚里士多德说有两种运动:环形运动和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有起点和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尽可能快递高速运动,到达终点。如果可以坐飞机,我们不会选择走路。那么真正的人生是终点时刻,而不是路途时刻,那么路途中都是临时人生”吗?
1) 如果我。。我就幸福了。
比如有个女孩,一和陌生人说话就紧张、脸红,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始终不敢向心仪的男生表白,内心非常痛苦,阿德勒会告诉她,爱脸红的毛病是她自己的选择。
因为对这个女孩来说,被别人拒绝,是比脸红更可怕的事情!害怕表白被拒绝,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敢表白,所以才发明了脸红的毛病。这样她就可以说服自己,我要不是有社交恐惧症就会去表白,就会得到爱情。”
这个社交恐惧症不是假装的,事实上女孩一说话真的脸红 —— 但是,这仍然是她自己的选择。
阿德勒并不否认人有情感,但是他认为人不会真的被自己的什么情感给控制了。人总是战略性地选择某个情感,来达到别的目的。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去餐馆吃饭,服务员失手把菜汤洒在了你裤子上。你大发雷霆,指责服务员。事后你可能还挺后悔,说哎呀我当时好像有点没风度。但是阿德勒会说,发怒是你主动选择的。
为什么要选择发怒呢?因为你想通过发怒,去控制那个服务员。
2) 自卑的我如何做出改变?
我的人际关系很好。但是我内心还是很自卑!
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的来源:每个人从出生起都有自卑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不断克服自卑,达到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会通过对目标的追求来达到超越;但是,如果自卑情结过胜,有时容易通过补偿作用去追求一种优越情结,反而会偏离了社会情感。阿德勒承认自卑感人人都有。但是本身并不是坏事。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摆脱无力状态,就会产生追求优越性的的普遍欲求”。
根据阿德勒心理学,自卑也是自我选择,主观臆造的结果,因为自己觉得自我没有价值。因为我给自己一个因为我自卑,所以我可以做现在的我,如果我没有如此自卑,我可以更优秀的逻辑。但是价值感就像18度的井水意义,不是客观的,而是主管的。被讨厌的勇气,意思不是勇气被讨厌,而是你要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不要想去迎合他人,活在别人和社会的标准中。但是与此同时,需要建立一个”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的思考路径。
我有能力。自我接纳。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和谐共处,而不是对比。寻找共同体的感觉,
犹太教: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的活出自己的人生,那么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自大也是为了获得认可,来自优越情节。因为人有追求进步”达到理想状态”的需求。
当我们可以把关注自我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把他人即敌人转化为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建立横向的关系”而不是纵向的关系,不评判,不表扬,不批评。
建立存在标准,而不是行为标准。
4) 做自己!!!
不再担心别人的眼光,别人认可与否,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的最佳诠释。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做一个讨人厌的人。用于做真实的自己。
5) 目的论,引领幸福人生。
共同体”的幸福人生,需要贡献,价值感,被需要。
阿德勒否定决定论”,阿德勒不认为所有的现在”都有过去”所决定,
阿德勒否定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不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行的罪魁祸首。因为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结论:我真的可以即刻获得自由,获得幸福,获得自信。
当你决定,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课题负责,而不为社会或者他人而受到影响。过去的事件并不是你现在痛苦的原因所在。我会把感情的痛苦归因为他人,但是重要的是我对于事件的意义的诠释,而不是事件本身,如果男朋友做的某件事情让我觉得不舒服,我其实应该找到我此时此刻生气的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其实真诚直接表达出来,而不是生气的方式更有效。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要有共同体的概念。这样不会一直囿于自己的世界和痛苦而无法感受他人。告诉自己,我即刻获得幸福。自己把自己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了。
关注他人,找到共同体感觉”。关注家人和爱人,朋友,而不仅仅是活在我”的世界。
不去评判。虽然一直在读书,学习和试图践行者这一点,但是才意识真正做到到这非常难。在追求人生优越感”不断进步的同时,过度的表扬和评判,都是建立纵向关系。应该学会建立横向关系。自己从小都有变得更好的执念,但与此同时,不爱与懈怠的人为伍,有时候会有内心隐藏的评判和对懒惰物种”瞧不起的心态。我自己应该修炼课题分离的心态,在追求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跟理想的自己”对比,而不跟他人对比,也会少了焦虑。而不去评判那些跟自己步伐不一致的人,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告诉自己,不去评判。加油。成长,就是人生最好的修炼。
第五部分:最后,为什么要微笑?
因为,既然,我可以即刻获得幸福,我的情绪自我掌控,我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很多人升职加薪,很会赚钱,依然不幸福。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术,而忘了道。方法,工具可以让我们获得世俗的成功,但是幸福,在于一个人内心,而不由得外在。
。。。。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