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导航

【大国大城】双循环、城镇化与新机遇

684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21-10-28 08:40:35

2.70 M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大国大城】双循环、城镇化与新机遇——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大国大城】双循环、城镇化与新机遇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和人口集中在少数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和大城市周围的都市圈,这个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规律。
十四五期间,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大型城市的人口还会有明显的增长。
房价是土地供应跟不上需求的短缺现象,不是泡沫。比如说你在上海有一套房子,如果你把它卖了,在鹤岗你可以买一个小区,请问你会卖吗?
一方面人往高处走,一方面地又往低处走,就产生了土地和住房严重的空间错配。
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更为久远的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且向中心城市周围的都市圈以及沿海地区聚集,是城乡和区域发展必然要走过的一个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能会加强以中心城市为劳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城乡和区域发展结构调整
1.人口聚集可加强
2.土地和住房错配需校正
3.低密度的城市建设模式和户籍制度对产业结构的 影响有待改善
未来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现象还会加剧
土地和住房空间错配需校正:人往高处走(东部和大城市),地往低处走(相对向西部和中心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
激进的城市化是指地,不是人--人(经济)的城市化和地的城市化的脱节
结果:有需求的地方没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需求
人口空间调整对双循环的促进作用
1.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双循环
3.促进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利于形成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
4.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缩小有利于促进消费,集约化的城市发展和外来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服务于发展,内外循环此消彼长
十四五”期间展望
1.人口城市化,并向中心城市周围的都市圈以及沿海地区聚集,是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
2.加快实施以中心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3.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在发展中营造平衡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