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导航

【读书】中国文化的精神

292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21-11-02 09:40:15

3.17 MB

类型:培训

Tags:迭代反馈  治疗头痛  

资源简介:

【读书】中国文化的精神——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读书】中国文化的精神

许倬云老师的顶峰之作。

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内化在我们灵魂里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有着什么样的颜色?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跟金发碧眼的老外到底有什么不同?

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时留下来的洋洋洒洒五千字?是孔子辗转流离述而不作教化三千弟子的那部论语吗?据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深入骨髓,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在琴棋诗书画的审美情趣中。时空变换,五千年的岁月,华夏民族的基因一代代传承,读唐诗的时候,感受尤其深刻,就是那些一千多年前的人们竟然写下了如此优美绝伦的文字,时光不能掩盖这些文字的光芒,历久弥新。古代的中国人把二十四节气活成了一种仪式感,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伴随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

中国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又是什么?就更难说清楚。我们只能模糊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然地、深刻地内化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东西,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也与中华民族的气质相关。可是它具体的核心内容到底是指什么呢?本期分享来自中国一代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的《中国文化精神》,让我们拨开历史,一起寻找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何谓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种能够作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的基本思想,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随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文化的基本思想,同时也一定是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心思想,是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观点。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关于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三点,留到下章再做阐述,这里只讨论作为总纲的刚健有为”思想。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除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努力向上,绝不停止的意思外,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还有老子自胜者强”之义。《论语》有一段对话: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是说,要做到刚毅不屈,欲望就不能太多。由此可见,刚强不屈不仅意味着一种对抗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意味着一种对付来自本身弱点的能力。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周易大传》所谓的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直内”就是使心专一不放逸,就是控制自己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并加以抉择,义以方外”就是使行为皆符合道德原则。《彖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周易大传》提出:能止健,大正也。”据高亨考证,能止健”当作健能止”,能”读为而。健而止”即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周易大传》认为,强健而不妄行,不走极端,是大正即最合乎中道的品德。《文言》认为,乾”的品德就是这样。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乾”的品德是刚健而又不过刚,是最理想的品德。这里所谓中正”,即孔子所谓中庸”。刚健而中正,《周易大传》称为刚中”。《彖传》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用刚健而中正的态度对待险恶,能吉利而无灾祸。

《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周易大传》不仅从自强不息引申出及时”即顺应变化潮流的原则,而且将这个原则与中”的原则结合起来,称为时中”。时中”即随时处中。也就是说,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叫做穷”。事物发展到极盛就要向反面变化,这叫变”。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正因为如此,《周易大传》把通天下之变”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周易大传》肯定革命与变革的重要意义。它说: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由于《周易大传》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孔子所作,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书《中国文化精神》)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