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导航

【组织心智】如何帮助组织跨越变革鸿沟?

853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21-12-15 09:03:17

2.27 M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组织心智】如何帮助组织跨越变革鸿沟?——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组织心智】如何帮助组织跨越变革鸿沟?
第一部分? 课程要点
所谓心智模式,它就像人脑中的一段类似于电脑的自动程序。因为这段自动程序编完以后,当你输入电脑的信息后,经过自动程序的处理,它输出的信息跟输入的时候是长得不一样的。所以这段自动程序就被我们认为是默认的人脑中的思维模式。
那心智模式有两种,一种叫个人心智模式,也就是说,个人默认的思维方式。再一种叫组织心智,也就是组织默认的思维模式。
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各不相同的个体的心智,它们会变成统一的组织心智?任何组织都会组织文化。同时它们也有一堆规则,也就是所谓的流程制度,还有整个组织平时的经验回馈。然后在这一切行进过程中,这些组织又会形成约定俗成。这些所有的东西,最后就帮助林林总总那些长得不一样的个体心智,变成统一的组织心智。
好了,到这里,我们可以给组织心智来定义一下基本概念。组织心智就是组织整体默认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降低沟通成本。那它坏处是什么?通向变革之路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组织心智。 那我们要了解一个要点,也就是一个组织,它的创始人的个人心智往往会影响最终的组织的心智。
那组织心智的底层逻辑是哪里来的?事实上,它来自于人类的大脑,占体重的2%,但它要消耗身体,是20%的能源。所以我们平时的行为,习惯化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支出。梅迪纳曾经在他的《让大脑自由》这本书里提到,人类大脑设计,它本质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 所以我们人,本质上是求存,而不是求真。
心智模式是怎么产生的?考夫曼他有一个叫OADI循环。其实就是见、解、思、行四个字的英文首字母。我们来看,通常我们人是怎么样决定自己的行动的?
首先看到一个东西,然后经过大脑的思考,理解,就会对应于看到的东西,做出下一步该怎么行动的计划、方法,最后付诸于行动。这样一个循环经过多次以后,如果它是有效的、成功的,它就会慢慢把它固化下来。这些方法叫经验归纳法。归纳出来有效以后,我到今后,我可以把其中怎么样分析,怎么样去决定下面做什么事,把这两步省掉了。这样我们的思维是不是变得更快、更有效率?
这时候,我们要问这个问题:这些经验归纳法有效吗?其实人类99%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归纳法之上的。所以这种方法极其有效。但是,它有一个成功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未来和过去是一样的。未来跟过去真的会一样吗?
整个组织心智就像一把双刃剑,组织心智是决定组织能否跨越非连续性的一个要素。但是这把双刃剑,它在连续性的时候往往是高效、迅速、大概率的正确。但一旦进入非连续性的时期,它就会展现出盲目、迟钝、不知所措。我们怎么样来解决组织心智的问题,然后让我们可以成功地跨越非连续性的鸿沟?
【应用场景】
我们来看一下应用场景。我们来解剖一个组织,看它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看它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是不是对行业能够看得清,看得远,同时对整个行业的商业规律有足够的认识。再一个维度来看这个组织,它本身是不是愿意接纳变革?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就会出来这样四个象限。
首先来看,领导看得见,组织愿意变的,它自然是模范组织。那站在它的对面的,那种所谓叫混吃等死型组织。
我们再来看组织愿意变,但是它的领导可能对新的东西不一定看得见。那种组织叫认知遮蔽型组织。最后还有一种组织,它的领导可能看得见,但是它的组织因为待得太舒服了,不愿意变。这种组织,我们叫价值网依赖型组织。那我们接下来重点讲这两种组织。一个叫认知遮蔽型组织,一个叫价值网依赖型组织。
【认知遮蔽型组织】
首先先看认知遮蔽型组织。
创始人的个人心智往往会影响组织心智。独立小机构,它并不代表我们的新的业务一定可以成功。因为它有两条边界,第一个是你独立小机构的领导人必须自己能看得见,或者你自己看不见,你要能授权,让懂的人,让看得见的人来带领。
我们的程序也就是我们的组织心智,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刷新。那怎么刷新?首先第一件事,要刷新的是领导人的心智。其次,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刷新我们的组织心智。
第一个维度叫刷文化。刷文化这个维度,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我们平时倡导团队学习吗?第二个,我们的团队是有多样性吗?第三个,我们平时鼓励创新吗?鼓励容错吗?
第二个叫刷组织,当我们建立新的业务形态,希望创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建立独立小机构?然后这个独立小机构是懂的人在管吗?整个的独立小机构新团队中,那是老的员工多,还是新的员工多?
第三步我们是要刷决策。当我们做业务决定的时候,有没有通路去倾听市场的声音?我们的组织里面是不是鼓励批判性的意见?可以站在我们的决策对立面。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整个这个组织的领导会说我错了”这三个字吗?这三部曲是我们认知遮蔽型组织来刷新自己,跨过变革的鸿沟最好的一种方法。
【价值网依赖型企业】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类型的组织。那种组织的名字叫价值网依赖型组织。价值网依赖型组织,它有一个特点,是领导有的时候还能看得见,但是组织又不太容易变。
第一曲线有个特点叫两点三段。第一段叫初创期,第二段叫成长期,第三段叫衰退期。那事实上,整个第一曲线的成长期还可以再一分为二。因为在整个成长期,它中间有一个叫增长拐点。增长拐点把整个成长期又分成成长期和成熟期。
而价值网依赖型组织往往发展的阶段就在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它有一个特点可以总结,叫外面风景美如画,宅在家里不象话。待在这个区域的组织因为之前有过成功的经历,它的整个业务状态比较舒服,所以它不太愿意去跨过非连续性鸿沟,去跑到第二曲线上面去。这就是价值网依赖型的组织。
那成熟期最大的组织问题又是什么?那时候组织心智的问题叫组织熵增。我们简单讲一下,什么叫组织熵增。首先来看一下什么叫熵增。熵增是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它讲的是任何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的任何事物,必然会从有序到无序,最后到死亡。这世间万物都是这样。
那反映在企业组织里,你的企业一定会跑到一个极限点,然后走向衰败。我们用王东岳先生的话来说,他说任何商业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变得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死亡。
所以组织熵增是一个很可怕的事。但组织熵增有解药吗?事实上也是有的。1977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普利高津曾经提出了一个可以反熵增的方法,叫耗散结构。
所谓耗散结构有三个要点,一个叫开放,一个叫非平衡,再一个叫耗散。
【课程总结】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点什么。
首先我们看,心智模式就像电脑的自动程序,因为它已经编好了,所以你输入了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自动处理,会变成另外一样东西。
我们同时也知道心智模式是怎么来的,它是用经验归纳法。用经验归纳法,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外部条件变了,那个归纳法就不一定有效。就像心智模式,外部条件变化了,程序没有变的话,那个时候就不能适应。所以我们的程序,我们的心智模式需要不断地定时地进行刷新。
看到不同的组织心智,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组织类型。主要有四种组织类型,其中有两种组织类型,我们要想办法可以帮助它,可以改善自己的组织心智。那一种叫认知遮蔽型组织。另外一种叫价值网依赖型组织。
认知遮蔽型组织,我们可以用组织心智刷新的三部曲,就是刷文化、刷组织和刷决策。那对于价值网依赖型组织,我们用的方法是反熵增,就是开放、非平衡、耗散。
第二部分
贵司在组织心智分类中属于哪一类?请阐明原因。你身边还观察到其他类型的组织吗?
我们公司是一个生产型企业,而且所在的行业正进入衰退期。公司的实际客户已经不是最终用户,而是地方政府,为地方政府做GDP,靠地方政府补贴来盈利。虽然老板也期望在人力密集行业能赚到一丝微薄的利润,但公司明显已经陷入了对地方政府的依赖。贪大求全,做大营业额,当地方政府做GDP,成为公司的核心目标。对地方政府的价值网依赖,导致了组织求变的欲望很低,组织已经不愿意变了。目前的工厂虽然是老板的第2个公司,但是把老板的资金全部陷入其中。公司在盈亏平衡点来回摇摆,老板急于救急,基本无心系统学习,更别说现在的互联网创新思路。我多次建议他:少看公众号,多系统学习。甚至转发一些我觉得公司用得着的混沌大学的课程,他根本不看。他现在已经是完全看不见外面的风云变幻。所以说我们公司是混吃等死型组织。我自己在翅膀没有练强大之前,继续在公司里面,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公司现在淘汰我,或者我未来淘汰公司,这都是顺其自然的事。
2020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大家都曾经历过一段煎熬的时光,有人焦虑,有人迷茫,有人不知所措……
公司倒闭,让无数人面临着失业……
闭关在家,让无数人找不到方向…….
餐厅不能营业,餐饮行业找不到出路……
公司招人难,招到合适的人更难……
但日子依旧得继续,还得想着各种方法寻求突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其中, 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去获取这项技能--创新!
试想一下,一个企业,没有人去做改变,却期待着最后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可能吗?在任何组织里,人的思想没变,等于什么都没变!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升华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才能在不断的机遇中获胜!
老板们都在更新自己,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更是迫在眉睫!
1
怎样创新?如何创新!
无论之前的管理水平有多高,要想创新,你首先得拥有创新型组织”!
在创新时代,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是——建设创新型组织。有能力达成这一价值的关键角色,我们称之为创新人才官IHO”。
典型的非创新型组织:管理到位、组织有序、每个人都很职业,然而,这些未必是创新型组织的特征,也可能反而将组织禁锢。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写了这样一段特别有感情的话,他说人类呀,我们无法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都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不过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我们把我们自己的活动范围稍稍扩大而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组织文化, 本质上是让大家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等待破界,这是典型的创新型组织。
你属于什么价值网,通常取决于你的核心客户。通常情况下,很难从这个价值网逃离出去。
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而非管理者;真正主导企业发展进程的是机构以外的力量,而非管理者。管理者实际上只是扮演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而已。
要随时关注,客户处于哪一条曲线,和企业本身新生的走向之间,是否有逻辑相悖的力量。
大企业追求超过预期的增长,因此无法进入小市场,已经丧失了进入小市场的能力,但颠覆式创新出现的都在小市场。
生于增长、亡于增长。永远超越市场表现的黄金企业,基本上就是海市蜃楼、神话传说。
企业生存结构:
外在生存环境:价值网络
内在信念体系:组织心智
一、什么是组织心智
1、创新者的窘境
企业战略的首要目标——高速增长
第一曲线迟早会遇到极限点挑战
第二曲线创新能够产生10倍速增长
第一曲线领先者几乎无法跨越到第二曲线
举例:
诺基亚:功能机 - 智能机
柯达:胶片 - 数字相片
极限点 = 失速点
2、形成窘境的原因
良好的管理。
因为通常管理的是第一曲线业务,因此第一曲线业务越出色,第二曲线业务越难以发展。(巨大的驳斥力量)
3、企业生存结构
内在信念体系:组织心智
外在生存环境:价值网络
4、组织心智(一群人的心智)
群体信念禁闭,组织心智一旦形成,不可由内而外改变,导致内在信念体系的非连续性效应。
60%心智模式自动化,导致组织变革困难。
心智模式的作用:降低决策的复杂程度。一旦面临不连续时刻,原本帮助决策的基于连续性假设的心智模式,会变成通往改变之路的唯一重要的障碍。组织心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百度:搜索
新浪:媒体
苏宁:线下
二、什么是价值网络
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等相关要素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张无形的生存之网。 即,价值网。不但为企业提供了生存资源,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边界
1、客户价值网 - 客户依赖
在第一曲线连续性时期下,一个企业最主要影响力是客户”,因为客户给你钱,资源驱动型,自然对你影响力就更大 → 客户为王
聚焦主营业务
关注旗舰产品
优质客户至上
客户完全满意
消费需求调查
非连续性时期下,如果永远以消费者需求为王,那么永远停留在第一曲线。而只有第二曲线才能带来经济的10倍速增长,所以在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跨越的短短洪沟里,供给侧最重要 → 创业者为王:
举例:磁盘行业最大的教训
14英寸硬盘驱动制造商为何不推出8英寸硬盘?因为受制于客户(大型计算机制造商),客户不需要8英寸硬盘,而是需要单位容量存储成本更低且容量更大的硬盘驱动器。而大型计算机制造商,没有一家推出小型计算机
IBM为什么没有推出小型计算机?因为受制于客户(大型机构的集中核算和数据处理部门)。客户不需要小型计算机,新产品利润更低,最初的市场规模更小。8英寸到5.5英寸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你属于什么价值网,通常取决于你的核心客户。通常情况下,很难从这个价值网逃离出去。
真正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市场价值网,而非管理者;真正主导企业发展进程的是机构以外的力量,而非管理者。管理者实际上只是扮演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而已。
管理者实际上是遵循了资源配置理论。前面有个胡萝卜,跟着胡萝卜走就可以了。而真正决定方向的是后面的力量给的(客户/资本),只不过管理者是跟着力量走而已。客户给企业资源,同样,企业也被客户禁锢在视线范围内。
当资源耗尽之后,供给企业和客户同时被困。所以需要随时探测:给资源的客户方处于哪一条曲线,和企业本身新生的走向之间,是否有逻辑相悖的力量。
2、资本价值网 - 增长魔咒
企业 = 收入 + 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
资本市场比商品市场更重要,收入和利润超过预期的增长对投资者来说是最重要的
因此,大企业无法进入小市场,但颠覆式创新出现的都在小市场。小市场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 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为什么大企业不能大象转身(回不去的低端)。
三、独立小机构
一个企业如何平衡两者关系?
既不要把第一曲线转型到第二曲线 - 让现有核心业务曲线发展到极致
也不要把第二曲线合并进第一曲线 - 带领新组织开辟新的价值网曲线
由于我们不能颠覆自己的业务,因此企业有新的颠覆市场的想法,而且想在核心业务中实践新的想法,那么成功的几率为0”,原因是,这个新产品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要么会被忽视,要么会被迫调整,这样公司才能将此当作持续性技术以推动核心技术发展,业务部门也不会去颠覆自身,他们将采取这一技术并且以维持原服务市场的方式,将新技术投向市场。
如果你想用新技术创造新市场,就必须在公司的保护伞下,建立一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并且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可以寻找刚出现不久的颠覆性的创新,买下它并将其与核心业务分开,这样就能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赚钱。但如果你想把颠覆性业务融入核心业务,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违背了利润公式。
如果收购的是颠覆性创新业务,就要将其与核心业务分开。
如果收购的是持续性创新业务,就可以将其并入核心业务
成立两个彼此独立的机构(从属于不同的价值网),来吸引不同的目标用户(新物种产生的前提,在它文化形成过程当中,地理隔离)
四、案例:
1、亚马逊如何进入电子书市场
做了什么:亚马逊推出kindle对抗ipad
如何去做:126实验室和Kindle项目,不但资源、团队、地理独立,甚至连项目本身都在总部严格保密。
2、浮沉联想
背景:
2015年,联想股价历史最高点
2016年,股价一年跌掉60%
2018年,股价跌了83%,并从恒生指数中剔除
原因:
PC行业遭遇极限点后,联想第一曲线PC主业也遭遇极限点,同时到达失速点,回天可能性只有4%(非常难)
第二曲线手机陷入价值网依赖(客户价值:运营商)——运营商定制机(联想70%来自运营商渠道),当停止补贴后,联想出货量迅速下降
手机业务作为第二曲线,把第二曲线整合进第一曲线,把变革对象变成变革执行者
技术研发投入低,没有核心技术,公司CEO均是销售出身——组织未从根本变革
为什么华为脱颖而出:
华为敢于舍弃运营商渠道,砍掉80%以上超低端机型,给运营商断奶”——没有深陷价值网依赖
设立手机部门:对准小米,利用新品牌荣耀”主攻电商渠道,定位中低端;对准三星、苹果,主打线下渠道,定位中高端。——分拆两个品牌分别去做。
学习小米线上营销,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