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导航

【复杂性思维】重塑理解世界的思维框架

171次浏览

需要5点数下载(1点数=1元)

更新于2022-01-24 13:32:32

4.23 MB

类型:培训

Tags:

资源简介:

【复杂性思维】重塑理解世界的思维框架——更多资源,课程更新在

资源,名师讲座课程简介:

 【复杂性思维】重塑理解世界的思维框架

为什么学习复杂性思维?

世界正在扁平化,娱乐节目中听众、观众走到台上,舞台发生反转。抖音小视频让大众走向舞台。比特币让一切扁平化。我们的世界高度互联,航空网络让纽约和北京更近相比蒙古。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切都借助科技崛起。人工智能,在接近奇点临近。奇点有可能让机器超越人类。2050年人类可能获得永生,机器可能战胜人类,各种预测都在。

所有这些问题,共同的特征,都是含混的。牵涉多种学科,看起来不同的学科,问题却存在共性。经济、生物、全球都被网络所连接。都无法用还原论来解释。还原论对宏观问题无法解释。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兴学科来解释,就是复杂性科学。

这个学科太年轻,不成熟。

跨学科、统一性、涌现。

复杂性科学的定义:

采用一种跨学科的手段,研究不同复杂系统之中共有的涌现行为和统一性的规律。

涌现:部分大于整体之和。

牛顿的伟大发现

复杂性科学也在尝试寻找各类现象背后统一的规律。

复杂性阶梯如图:

生命复杂系统演化的过程,混沌-聚集-涌现-新陈代谢-进化-层级

可以看做生物发展,可以看做一个公司发展过程到整个的商业生态。

聚集——

不按照规律就容易形成人类的集体愚蠢,乌合之众。

举例鸟群飞行的例子:

集体飞行,分分合合。有没有一个Leader?

对鸟类群体研究的人搞出来一个研究,能否在计算机屏幕上模拟出鸟群动态。

发现三个规则:1.靠近;2.对齐;3.分离。正是这三条规则就把握了飞行动态。

这些规则和人类也适用。把这三个简单规则赋予鸟群就出来了模拟鸟群的复杂动画。全部运作没有随机性,全是确定性动作。但是我们无法预测下一部动作。是一个复杂的迭代的过程。只有模拟自己是一只鸟才有可能预测出下一步的动作。这种现象就是混沌现象。

我们看到:1.简单的规则就可以了。反而设定复杂的规则无法继续。

2.复杂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3.完全确定的规则却会导致随机”的结果。表观的随机。

蚂蚁

一只蚂蚁很傻,一群蚂蚁却非常智慧。能在火山上自动聚集成蚂蚁球从火山上滚下来。牺牲小我,成就族群延续。

蚁群模拟寻找食物。寻找过程留下信息素。足够长的爬行不断来优化路径,最后会形成一个最短路径。

正反馈的力量,一旦两条路径在初期有小小的差异,通过信息素正反馈,信息素浓度越多越吸引蚂蚁。蚂蚁越短的路径重复的越多,正反馈会放大这个优势。最后蚂蚁会收敛到这条最短路径。

人类和媒体都是正反馈放大器,这个例子非常多,一个企业初始的优势会被放大,形成自己的发展壁垒。

还会有一些蚂蚁在四周游荡,就是所谓的懒蚂蚁”。他们在为族群寻找新的可能。为系统提供备份,如果有意外变化,马上启动新的路径。

案例实验:蚂蚁放在北京市地图上,寻找最优路网。

黏菌

再看更小的一类群体,单细胞生物体—黏菌。黏菌它的生命发展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单细胞生物体,一个完全独立的单细胞。但是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它就会聚集形成一个鼻涕虫,形成一个大的黏菌整体。黏菌整体形成这时候单细胞就失去自我的意义,不能以单细胞形式存在。而形成一个大的生物体,甚至成为大的孢子,繁殖自身。

黏菌不单可以形成大的生物体,还能设计交通输运网络。

日本科学家把黏菌放在东京地图上,把食物放在需要连接的点上。5个小时后,黏菌饿啊,四散去寻找食物,在各个点上找到食物搬回家。开始路线是散乱的,26个小时后逐渐形成一条条最优化的路网。这个路网图和东京交通地图对比不一样,因为有地方是山丘不能直接过。研究人员就在山丘区域打上强光,再次实验。因为黏菌厌光。再次实验的图就更接近于真实的东京路网图。多次实验,每一次都不一样,甚至有些时候的路网图会优于真实路网图。

黏菌也能设计出不亚于人类的路网,你说人类是最有智慧的生物吗?智慧蕴藏在大自然的自组织规律中。人类正好用脑袋实现了这种自组织。黏菌没有大脑,通过信息素的反馈也实现了这种网络。

我们把系统分为两大块,一块看个体:首先都是遵循非常简单的规则。第二有限的局部的信息,即使你能处理复杂规则,每个个体的感知也是有限的。3.每一个个体都在处理其他个体与它的互动。

群体:1.集体智慧,2.适应能力强,3.很难控制,它们自有法则。

人类聪明,集体就聪明?不是,人类有很多集体愚蠢的例子。例如,交通堵塞。因为每个人太聪明了。汽车的运行速度决定于每个人认为的安全距离。交通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存在混乱。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聪明,才造成交通集体瘫痪。

踩踏事件,每个人感知范围有限,前面发生的现象你无法知道,前后的人各自前进,只要有一个倒下,就会产生踩踏事件。这就是人类群体出现集体愚蠢的现象。

股票市场,漫画把疯狂之所在传递,excel!(卓越)——sell 卖出,卖呀!股票大跌。最后这人说不玩了,good-bye,bye——buy,买买买。股票市场就是这样口耳相传的系统,被周围所影响,小因素层层传递甚至造成大的金融危机出现。

因为个体过于聪明”,而不懂得协作,才会造成集体愚蠢”的出现。

群体智慧与愚蠢的区别:

集体智慧:局部信息、简单规则、智能彼此加速;

集体愚蠢:试图掌握全局信息(不可能),机关算尽太聪明,智能彼此抵消。

每个个体掌握的信息都非常有限,不如按照简单的规则。

人类群体是如何产生群体智慧的。

《智慧社会》书中研究,个体中个体之间的方式,一种少数人沟通,一种多数人沟通。实验表明,多数人沟通更能表现出智慧。群体任务,群体协商,右侧模式更有利于目标达成。群体智商不等于个体智商,扁平化的沟通方式有利于群体智商。更自由的交换信息,更高效的信息的流动,才促进了整个群体的智慧产生。

那进一步,很有意思的一个研究结果,同样的团队,发现团队中女性的比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女性比例在大于20%小于80%团体的智商更高。女性让彼此放下戒备,更好的沟通。

复杂性阶梯——涌现

涌现不能单独看做一个阶段,而是对上一段的总结。

复杂系统?涌现?斑图?涌现分类?

我们把复杂系统简单为节点和连线,这三张图都不是复杂系统、简单系统、复杂系统、无组织的随机系统。

气体系统,一个杯子里有10的23次方的速度气体分子在移动。这类系统叫无组织的随机系统,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鸟群几十只鸟就足够复杂,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连边有多种可能。鸟群、交通网络都是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这些复杂系统都会有些特性——涌现。复杂系统会有两个层次去看他们,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整体大于个体之和。

在整体层面发现的,总会出现你无法简单地从个体层面推出的模式、属性、现象等。这些规律、属性、模式被称为涌现。

斑图(pattern)的存在,使得涌现成为可能。

斑图就是一种集体模式。如颜色。这些花纹就是斑图。涌现会产生斑图(pattern),斑图是一种集体模式。例如个体无法形成队列。鸟群的飞行形态,蚁群形成的蚁队,黏菌。斑图有特性:凌驾于个体之上,斑图的产生导致了层次的超越。

例如城市中的霓虹灯,小灯泡在整体层面出现图案。小灯泡层面看不见。整体层面感知,突然发现小灯泡有意义了。所有有意义的图案文字都出现在小灯泡所组成的斑图之上。它无法还原到每一个灯泡上面。一个灯泡毫无意义。这就是斑图的意义。例如国庆阅兵,组合图案,祖国万岁。它可以用人去实现。斑图的实现是一种软件,凌驾于个体之上的新的系统的存在。斑图可以让你的大脑解读新的意义。

这张云脸就是一个斑图。小水滴形成的形状和真正的脸没有太大的区别,脸也是一个斑图,单个细胞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维持存在的是斑图,是这个形。所以从这个来说,脸和云脸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斑图而已。都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涌现发生之时,正是心智在斑图中发现意义的时候。

可以设想,细胞分子相互碰撞形成细胞时,其实并不比云脸更真实。细胞的形成是你解读出来的,赋予它意义。

涌现的分类:两大类,一类涌现是设计出来的。霓虹灯、翻板。整体超越个体。

自组织出现的涌现,也可以分成由简单规则形成的,可以形成复杂的功能,两类。还有一种涌现,单独拎出来去看,智慧生命的形成,很神秘。

强涌现。强体现在质料因、形式因。整体层面和分体层面。细胞是由什么构成的?人怕火烧,人是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从整体到个体也有箭头存在,形式因。整体形成斑图,用右手使劲拍打左手。左手很多细胞死亡。细胞根本无法思考。这是从上往下的因果之力,形式因。

假如说人类社会也会形成一个大的斑图,个体根本无法和社会对话,无法理解更大层次的存在。生命智能和强涌现相关。它会出现一个反向的因果箭头。强涌现可以导致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生反转。

这一切给我们的启发,为什么要去中心化?

只有在去中心化管理的时候,每个个体之间才能够充分互动,只有充分互动才能在群体上激发斑图涌现,idear的存在和流动,产生智慧、涌现、预期之外的特性。这些斑图才是真正超越个体的存在,超个体智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组织才存在活力。

刚才做了回顾:

接下来当你的公司形成了涌现之后,还要考虑你要生存下去,生存下去的前提条件是形成和外界的互动。内部也会被外部互动催生新陈代谢,从而整体形成新的存在。

新陈代谢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爱因斯坦说你可以不懂相对论,你可以不懂牛顿力学,但是你不能不懂热力学第二定律。你会理解整体不单是个斑图,还是个不断流动的斑图。

对我们如何去管理公司和理解社会会有很大帮助。

首先看一看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任何一个封闭的系统来说,如果不加干预,让它自动演化,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无序,无序叫熵,熵增定律。封闭系统是前提条件。

很多例子,比如一缕青烟,烟的弥散过程就是典型的熵增过程。小空间到屋子到更大的空间。再比如生老病死。究其根源,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但是也会发现反例。生物圈的演化看起来就和第二定律相冲突。大自然的生物圈越演化越高等。人这个生物冒出来了。再例如科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两种时间之箭,看起来完全相悖。答案就在于开放。

我们看到的反例,都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条件,封闭系统,熵才会永远增加。如果前提条件——开放系统呢?熵如何呢?热力学根本没说。

如图所示的,开放系统与环境,有INPUT,OUTPUT,有交换,这个交换可以是物质、是能量、是信息。只要有交换,系统都是开放的。所以有了开放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只要你从外界吸收进来的有序只要快于你内部系统产生的无序,你的整个系统就有可能演化的越来越有序。

所以换句话说,问题的关键不是向有序无序的增长,而是比较两种变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开放系统进来的大于消耗掉的就能保持持续的有序。

从外界吸收有序进来,这就是我们都要进食,获取能量。引进负熵大于熵增,你就在变为有序。这就是开放式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我不用很复杂的开放,我只用能量的开放,就可以使得系统走向有序,这个有序是完全自组织的有序。

贝纳德实验,加热平底锅,液体出现翻滚,沸腾之前,液体很薄,会出现六角格的斑图,底部液体受热,对流现象,翻滚到上面,上面的翻下来,从侧面看是蛋卷结构,从上面看就是六角格结构,这种现象就形成了耗散结构。

因为这个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快速释放掉。形成了集体运动模式。左右碰撞也可以释放热量,但是这种集体运动模式更快速。

耗散结构还有一个例子,小溪边的水波纹,瞬息万变的。波纹是一种助波,看起来不变其实是瞬息万变的。看起来不变,其实一直在变。这和霓虹灯的斑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耗散结构更虚无缥缈,我们的人类和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的耗散结构。我这个东西不是个东西,是个瞬息万变的斑图。什么是我,我原来不存在。这种耗散结构又有什么规律呢?

只要你的系统是耗散的,是一个新陈代谢的,你出生就被规律所写死的。

《规模》作者West,发现一个现象,所有他家族的男性都在5、60岁就挂了。为什么生命会有死亡,他查阅了大量生物学文献,几乎没有教科书谈论生命死亡。他遇到一位生物学家,告诉他其实不是没有人讨论,有很多结论和死亡相关。这些结论,有大量数据,拿数据给结论他决定从一个物理学家转行去研究生物学,去研究克莱伯定律,后研究成果引起轰动。从生物学找到了可以用精确数学解释的结论。发表了很多作品。后来又转行做城市科学,又研究了企业规模理论。

今天介绍在生物学上的规模理论。实际上是对系统进行拉伸放大。恰恰是反直觉的。某一天你点了一个九寸的匹萨,能否给你两个五寸的匹萨。非线性特性。五寸放大成九寸,面积小于两倍。实际是吃亏的。

但是人类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因为人类习惯于线性特性。复杂系统有很多都是非线性特性。

克莱伯定律,放大耗子成大象,变量怎么非线性放大?F=CM3/4次方。F:物种的平均新陈代谢率,M,物种的平均体重,C:和温度有关的系数。

克莱伯定律对冷血动物等都普遍存在,横跨三十个数量级的规律。意味着,由于F和M之间有个3/4的关系。有正相关的关系,平均一块大象的肉,他的代谢率是多少?我给胖子们的存在找到理由。肉越多需要的代谢能量越少。

非线性特性带来失误,在做实验时杀死了一头大象。致幻剂可以让生物体带来兴奋。曾经在猫身上大量实验。就按照这个试剂做了个线性外推,按照体重推演同比例注射致幻剂。一个小时后大象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直接死亡。

就是说新陈代谢度不是线性增加。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例如感冒药成人吃两片,小孩体重是一半,就是一片多一点。

接下来为什么会存在克莱伯定律?为什么是3/4?

生物体有两个量,体重和新陈代谢率,体重和皮球体积联系在一起,新陈代谢和什么有关?和表面积联系起来。体积会随着长度做3次方的错放关系,面积会随着长度做2次方的错放关系。生物体如果是四维中的几何体,他的体积和长度是四次方,表面积是三次方的关系。第四维是怎么冒出来的?

分形的特性,新陈代谢不是靠外表面来做的,代谢发生的主要器官是内表面。内表面有个特征,内肠面的褶皱,二维表面变成三维立体。买票排队排成多拐弯,队形容量加大,弯曲的特点,大肠和毛细血管完成最大化的分形。增加了一个曲度,缩放行为表现的像一个面。边长扩大两倍,边长扩大四倍,褶皱进一步加深。这就是最大化分形,用一维实现了三维的。

为什么人类长到23,为什么以后长不了了。克莱伯定律,生命体比喻为水缸,新陈代谢比喻为入水的水流,长出细胞,修复细胞之外,增长体重,3/4生物体重关系。一定会有一个交点,你的流出的量和你流入的量达到一个平衡。体重就固定在某一个数量。

生物体都有一个特征时间,我们可以计算,生命的特征时间和体重有个关系。体重大寿命长。对物种级别成立。特征频率,心跳的频率,个头越小心跳的越快。宠物松鼠,心跳的特别快。个头小的一切频率都快。这两组数据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耗子灵动,大象转身慢。如果刺激长颈恐龙的尾巴,可能两个小时才反应过来。

公司也是这样,小公司很容易换方向,大公司想换也换不了。两个量乘起来,15亿次左右。就是生命体的寿命总量。包括马达,非生命体,也是10的9次方。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养生有帮助,怎么能活的长一点。减缓新陈代谢,你是可以延长寿命的。瑜伽、打坐、站桩,减缓新陈代谢。进一步什么东西会影响基础代谢呢。温度,温度越高新陈代谢越快。

最后看看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帮助?最优开放度的问题。系统要想抵抗克莱伯定率,一定要开放自身。是不是开放越大越好?肯定是错的。人有表皮细胞,把自己包起来,全开放人就死了。

多少开放度呢?体现为3/4幂率关系。过大的过小的都不合适。

混沌边缘的关系。混沌-秩序需要巧妙平衡。使得复杂系统存在一个相变临界点。所以所有的系统都应该处于秩序和混沌的边缘。秩序体现在管理的条条框框。混沌表现在自由自在。包括教育孩子,也是管与不管的边缘。

一个复杂系统在维持了,仍然会死亡。我们有没有一个方式来抵抗熵增呢?

发现一个自复制的手段让基因维持,并且产生新的力量,进化。不单抵抗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且内化成一种基因突变,并通过自复制成为更优的生物。

自复制

冯诺依曼的自复制自动机理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设计,他设计了一个手稿,生产了第一台计算机。他与机器打交道多,发现机器很多BUG,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在机器之上。我们的人脑就和计算机非常不一样。神经元放电有很多随机性。每一个部件都是不靠谱的,组合在一起就非常靠谱。计算机每一个部件很靠谱,但是形成一个系统就很容易的出错。

复杂度阈值,分水岭,超过阈值,演化就越高级。复杂度小于阈值,系统就越来越衰败。复杂度阈值到底是什么?他发现生物体都具备自我繁殖自我复制。复杂度和生命体的自我复制相关。自复制能跨越复杂度阈值,是大自然的一个概率论漏洞。氨基酸碰撞10的负30次方的概率出来一个活细胞,并能够自复制。生命恰恰钻了概率论漏洞,而生长出来。找到复杂度的阈值。

为什么自复制不可能?

复杂度阈值:自复制的能力

细胞复制不能与外界发生联系。我复制自己,有个扫描头扫描我身体中的所有细胞。扫描头需要扫描自己。会出现一个无穷递归。自复制功能根本实现不了。冯诺依曼给出了一个设计手稿,机器具有自复制功能。参考了数学的定理。现实的生物体就是按照这个逻辑出来的。不能用一台机器完成操作两个东西,一台可以根据图纸构造出来图纸描述的机器。一台就是图纸设计出来的机器。可以避免无穷递归。图纸的编码是没有的,避免了无穷递归。可以完成自复制。一,根据图纸做一个拷贝,第二步根据图纸造一台机器。这两个加在一起完成自复制。利用一个动态的过程去完成一个递归。和哥德尔定理、图灵相一致的。

冯诺依曼死于骨癌。早于沃森克立克的双螺旋结构,中心法则和冯诺依曼的设计完美对应上。DNA双螺旋结构,AGCT写成了代码,细胞就能执行各种功能。图纸的拷贝,就是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应机器把自己造出来,合成蛋白质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更重要的一种可能,会来回应复杂性阈值,高等进化。由于细胞在复制过程中充满噪声,不确定性。如果产生在机器上面,机器就失效了。如果噪声发生在图纸上面,造出来的机器和机器不同,有可能造出来一个全新的物种。达尔文进化的变异。逻辑和扰动。和热力学定律相关。但是一旦扰动作用在图纸上,就造成达尔文式的进化。自复制成为达尔文式进化的动力来源。这才是完整的冯诺依曼的发现。

我们的生命、企业可以沿着这个体系发展。

企业文化就像编码,我个人认为有点像但是不是。基因比企业文化更精准。ADCG给细胞,能制造出一个,企业文化给一群人不能完全复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不能学习另一个公司的文化。但是如果把一个公司数据化如果有这样一套软件存在,通过指令区管理企业,这个企业会成为一个自复制。

复杂性阶梯

种群庞大,也要升级,形成多细胞组织。每一个细胞都有同一个DNA,形成更复杂的层级组织。

观察,通过DNA,把DNA内嵌在代码里的时候。所以当一个细胞学会自复制,它就能在更大的空间形成更大的个体。多细胞的实现通过捕食,形不成更大的组织,吞食的过程中没有杀死,而是共生,形成了一个复杂化的内共生理论。原核生物细胞内有很多细胞器,细胞器有完备的自生存结构。发生了吞食关系。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体。吞食而没有干掉。长时间的演化,大的生物体细胞变成一个多层次的生物体。

从更大视角看待竞争和合作

站在个体是一个单纯的合作关系。合作与竞争就变成了2B和n2b的关系。竞争本来是你死我活的,如果你能巧妙地平衡这些力量。为什么商业环境更多的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一旦形成更大的个体,复杂性阶梯就完成了一次升级,又回到混沌。复杂性阶梯就循环发生。大圈套小圈,不断往上升。

小结:

1.群体形成涌现的智慧,就要考虑如何去制定简单的规则,形成自组织。

2.开放与流动才能够为系统创造有序。

3.耗散结构遵循惊人的规模法则;

4.混沌与秩序的边缘,巧妙平衡。

5.自复制可以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变废为宝”。所有的生物体都会死亡。生物群体的自复制,DNA编码变成创新的基础。

6.层级的涌现导致生命的循环。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资料预览图:

本月排行

  1. 1沈吉《零基础学炒股》霖式波段战法

    1.17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2. 2交易员阿来《三要素打板战法》视频

    1.57 GB

    17次浏览

    股票讲座

  3. 3雪寒缠论《缠论基础知识精品》视频

    3.03 GB

    12次浏览

    股票讲座

  4. 4《职场社交密码》社交的规则

    1.37 GB

    22次浏览

    个人发展

  5. 5《婚恋社会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经营自己婚姻

    15.9 GB

    20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李极泉《新派八字基础理论》视频

    2.64 GB

    27次浏览

    易经风水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